2016-05-26 10:28:37 來源: 法製晚報
賽百味、達美樂在接受《法製晚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他們所製作或售賣的麵包中沒有使用溴酸鉀或是碘酸鉀等物質。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丁雪佳今天上午接受《法製晚報》記者采訪時稱,溴酸鉀是一種毒害基因的致癌物質,可導致動物的腎髒、甲狀腺及其他組織發生癌變。中國已全麵禁止溴酸鉀在麵粉中使用。
麵包致癌?
八成被檢麵包含致癌物 賽百味在列
CSE的這項調查研究是由該機構“汙染監控實驗室”所進行的。研究人員通過樣本檢驗發現,印度麵包製造商們在使用麵粉製造麵包時,使用了溴酸鉀和碘酸鉀。研究指出,這兩種化學物質在很多國家的麵包製造部門被明令禁止,因為它們被列入“危害公眾安全的危險物”之列。
研究指出,溴酸鉀屬於第二級B類致癌物,可能引起癌症,而碘酸鉀則有可能引發甲狀腺紊亂症。盡管許多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溴酸鉀和碘酸鉀,但印度卻沒有禁止使用這兩種物質作為食品添加劑。
研究人員從德裏最常見的麵包品牌中測試了38個樣本。從這些品牌的專賣店購買了一些預製包裝的麵包、新鮮出爐的漢堡包麵包和比薩麵包等。結果發現,有近84%,也即38個樣本中的32個被檢驗出其麵包含有溴酸鉀和碘酸鉀。
CSE還指出,幾大受歡迎的跨國快餐品牌,包括賽百味、達美樂所銷售的比薩和漢堡產品均被發現檢測的溴酸鉀和碘酸鉀結果呈陽性。
為慎重起見,CSE還請第三方實驗室對一些樣本重新進行檢驗後,再次證實檢驗結果。CSE副主任查德拉·布山表示,“我們的研究確認了在最終的麵包成品中溴酸鉀和碘酸鉀的廣泛存在”。
官方應對
印度衛生部展開調查 食品標準局下禁令
印度衛生部部長納達對此做出回應稱:“我已經對有關官員下令,讓他們立即向我彙報情況。提醒民眾無需恐慌,我們很快就會將問題調查清楚。”
在昨日發布了研究報告後,印度世界杯赛程预测 和標準局(FSSAI)隨後立即宣布印度禁止在製造麵包時使用溴酸鉀。
對此,CSE副主任查德拉·布山表示,“我們歡迎FSSAI宣布禁止使用溴酸鉀的舉動,該局還在對碘酸鉀使用進行評估,我們也同樣希望官方下令禁止在食品製造中使用碘酸鉀”。
布山認為,印度官方對這一研究結果的快速反應也表明,公眾安全必須位列首要位置。
多國禁用
溴酸鉀可讓麵包鬆軟 但能導致腎癌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1999年把溴酸鉀列為可能致癌物質,實驗證實,溴酸鉀會導致動物罹患腎髒和甲狀腺方麵的癌症腫瘤。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1992年就已經指出,溴酸鉀作為麵粉的處理劑是不恰當的。
CSE指出,這種物質用於麵包中能夠使得麵包變得蓬鬆、柔軟,並且最終成品看起來很好。
在理想的烘焙條件下,溴酸鹽轉化為溴化物是無害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似乎並非如此。
歐盟已於1990年禁止使用溴酸鉀,接著加拿大、澳洲、新西蘭、中國、斯裏蘭卡、巴西、秘魯、哥倫比亞等也跟進決定禁止使用這一物質用於麵粉處理,但印度目前仍允許有限度使用。
此外,製定食品標準的食品法典委員會在2012年已經正式撤銷了對溴酸鉀的具體說明,這也就意味著這類物質在食物中的存在被認定為是不安全的,並且在國際貿易中也是不合法的。
公司回應
賽百味稱在印度和中國 均未在麵粉中使用致癌物
CSE表示,當他們聯係那些最終產品被檢測出溴酸鉀或是碘酸鉀的企業時,12家企業中有6家均否認了他們使用了這些化學物質。隻有一家被發現在商標中標明了對溴酸鉀的使用。
法晚記者就此聯係了上述研究提及的跨國快餐企業品牌,向其詢問相關信息和中國市場情況。賽百味公司公共關係經理凱文·肯恩今晨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在印度還是在中國,賽百味餐廳製造麵包時並未在麵粉中使用溴酸鉀或是碘酸鉀。
達美樂美國執行副總裁蒂姆·麥金泰爾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則表示,朱比倫食品公司是達美樂在印度的持有者和經營者。目前該公司已經對這一事件作出了官方聲明,這份聲明也是達美樂公司對此的唯一回應。
聲明中指出,在所有餐廳中,公司所有的準備產品隻使用FSSAI所批準的添加劑或成分。
聲明中說,“我們所使用麵粉並不用溴酸鉀或是碘酸鉀進行處理。我們的所有麵粉供應商也進行了檢驗報告,並未在公司供應的麵粉中使用溴酸鉀和碘酸鉀。並且,為了確保符合相關規定,我們也對麵粉質量進行常規的評估工作”。
專家說法
我國禁止使用溴酸鉀處理麵粉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丁雪佳今天上午接受《法製晚報》記者采訪時稱,溴酸鉀常被作為麵粉處理劑及麵製品的添加劑。溴酸鉀在370℃時分解,是一種慢性氧化劑,在麵團調製階段不起作用,隨著麵團溫度升高和降低,在醒發後入爐烘烤約5分鍾內開始氧化麵粉中成分,從而使麵筋生成率提高,麵團筋力增強。
丁雪佳表示,溴酸鉀的另一功能是對穀胱甘肽、半胱氨酸等分子中的SH—氧化,使其喪失對蛋白酶的激活特性因而不會因蛋白酶的激活而分解麵筋蛋白,使麵筋生成率和麵筋強度不會降低。因此,溴酸鉀可賦予成功焙烤酵母發酵製品所必需的麵筋強度及彈性。
他告訴法晚記者,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當各種烘焙條件得到正確控製,溴酸鉀將轉化成惰性的、無害的溴化物。然而,隨著檢測技術和設備的進步,日本的烘焙實驗表明依然有50微克/升的溴酸鉀殘留在焙烤後的麵包中,英國檢測的結果更高達300微克/升。
他說,1983年-1986年日本通過長期毒性/致癌性實驗表明:溴酸鉀在實驗條件下對大鼠有致癌作用,其後的多項研究也證實了日本的實驗結果,表明溴酸鉀是一種毒害基因的致癌物質,可導致動物的腎髒、甲狀腺及其他組織發生癌變。
目前,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已明令禁止溴酸鉀的使用。丁雪佳表示,自2005年7月1日起,中國全麵禁止溴酸鉀在麵粉中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於2005年5月30日發布《2005年第9號公告》稱,根據溴酸鉀危險性評估結果,決定自2005年7月1日起,取消溴酸鉀作為麵粉處理劑在小麥粉中使用。而碘酸鉀被廣泛應用於食鹽加碘,農業上作飼料添加劑,在麵包烘焙方麵似乎沒有相關的應用。文/記者 黎史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