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 11:31:13 來源:
在食用菌行業中,菌包(菌棒)的雜菌汙染問題一直困擾著投資商。在平菇行業裏,對於具有一定規模的溫室大棚平菇基地,技術員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定位種蘑菇的技術員的角色呢?
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應該有相應的規範標準,例如:蓋樓有蓋樓的技術標準,裝修有裝修的技術標準,學車有學車的技術標準......,這些都是有技術標準可尊巡的。但是,在平菇種植行業裏卻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平菇種植沒有統一的技術執行標準 。
針對這一問題,近日記者采訪了北京“鵬偉碩農業”創始人,其從以下專業的角度分析了投資商與技術員的角色定位關係。
在技術層麵,往往都是技術員憑經驗判斷決策。這樣一來,老板投資平菇種植行業,等於把平菇事業的命脈完全交給了技術員,這在戰略上老板已經大錯特錯,因為,平菇規模化生產應該具備模式化、簡單化、標準化的技術匹配,而事實上,有些技術員是從作坊菇農轉換而來,他不具備規模化生產的駕馭能力,最終蘑菇基地成了技術員的“練兵場”。
北京鵬偉碩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曆經32年的一線實戰經驗及技術創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專有技術——“六習技術”,並對目前行業這一現象,提出了自己全新的技術理念“平菇種植應首先製定技術執行標準,並且老板、技術員及員工必須遵循這一準則,老板和技術員隻是這一技術執行標準的監管者 ”。
據悉,“六習技術”已經攻克了這一製約著平菇規模化生產的瓶頸,從企業的高度出發,對平菇種植的每一環節、每一節點都製訂了嚴格的技術執行標準,近年來,十餘家大型農場加盟商實踐證明,“六習技術”這一專有模式具有極強的穩定性,成熟性、可複製性。真正實現了“不加油自轉”的規模化種植模式。
“六習”作為平菇這一行業的佼佼者,現已麵向全國招商加盟,願“六習技術”幫助更多的農場基地走向規模化的成功之路,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