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歐盟立法限製食品中致癌物含量

2018-04-28 13:07:10 來源: 人民日報

    薯條是比利時一大美味,外焦裏嫩,香脆可口。可是近期記者發現,布魯塞爾幾家有名的薯條店出售的薯條不那麼“好吃了”,品相也蒼白了許多。近日,歐盟正式實施一項新的法律,對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做出明確規定,要求所有的食品生產者必須遵守相關規定,否則將麵臨法律處罰。
   16年前,人們首次發現食品中含有丙烯酰胺,這種化學物質是由“美拉德反應”產生的,即澱粉在過高溫度作用下,會引起氨基酸和糖的反應,最後生成該物質。動物實驗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致癌性。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丙烯酰胺定義為2A類致癌物,即對動物致癌的證據充分,對人致癌的證據不足。不過根據2010年發表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的數據,丙烯酰胺的致癌劑量大約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2.6微克至16微克。
  2015年,歐洲世界杯赛程预测 管理局食品鏈汙染物科學小組證實,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對所有年齡段的消費者都有致癌風險,是公共健康一大威脅。歐盟起初寄希望於食品工業以及餐飲業能夠自我約束,但收效甚微。有評論指出,“公共健康最終還是敗在了商業利益的手下”。
  去年7月,歐盟成員國表決通過歐盟委員會一項提案,運用法律手段強製食品生產者降低丙烯酰胺的生成。該法律於去年12月11日出台,為期4個月的過渡期結束後,現在正式具備了法律約束力。
  這項法律對一係列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設定了安全水平,如嬰兒食品為40微克/千克;玉米、燕麥、大麥和大米產品為150微克/千克,而其他大多數穀類早餐的安全水平設定為300微克/千克;餅幹為350微克/千克;薯片為750微克/千克;速溶咖啡為850微克/千克。
  歐盟委員會每三年將對這些安全指標進行一次審查,目的在於逐步降低該指標。由於丙烯酰胺是在高溫加熱的過程中生成,歐盟這項法律對食品生產者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如薯條不能炸得過焦、白麵包不能烤成深色等。
  有評論指出,歐盟責成各成員國貫徹落實這項法律,但由於沒有明確的指導原則,各國在實際操作層麵會出現很大不同,其管製效果會有很大差異。
 

熱點推薦